本站目前处于试运营,所有数据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通过邮件或微信反馈意见建议。感谢您的支持。

大朴动态

首页了解大朴行业资讯
投资者教育Investor Education

【2024防非宣传月】远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共筑财富防线

2024-06-02 来源: 大朴资产


近年来,证监会每年五月组织开展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月(简称“防非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危害,提高广大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一、什么是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主打一个“假”字,其中包括非法推荐股票期货基金、非法转让新三板股票、假冒仿冒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及从业人员、场外配资、非法发行股票、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期货交易、境外机构非法提供跨境证券交易服务、以私募基金名义违法展业、非法集资、金融领域非法中介等。

案例一:非法推荐基金产品

20167月,苏某以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创立相关合伙企业,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投资标的,隐瞒投资项目均为苏某实际控制的公司开发或与他人开发的实情,发行私募股权类基金5只,约定10%-14.5%的年化回报,并通过其它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推销,允许不合格投资者通过拼单代持等方式突破私募基金投资人数和金额限制。

最终因资金链断裂,投资者本金损失达4.41亿元,仅冻结银行存款687万余元,并追缴苏某对他人享有的1600万元债券和35名投资人利息、分红、佣金及返点等。

案例二:假冒基金从业人员

近年来伪造基金从业人员趋势愈演愈烈,如2023年,有人以XX基金人员名义,诱导投资者登录虚假网站进行充值、转账等方式进行作案;另有有不法分子冒用XX基金名义以提供投资理财服务为名招揽客户,骗取投资者资金,严重损害了该公司声誉和投资人利益;此外2022年还有人伪造XX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社交账号身份,捏造相关行业、市场观点等。

根据相关问卷调查显示,仅在2022年受访的105家基金机构中,共有37家机构曾被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名义开展诈骗活动,其中包括24家公募基金公司、13家私募基金公司。

案例三:非法提供跨境证券交易服务

近年来,XX控股、XX证券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在未持有合法相关牌照的前提下,面向境内投资者开展跨境证券业务,根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证券业务。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解释,服务于境内公民的跨境券商,应同时具备境内、境外业务牌照,且必须具备跨境交易服务通过监管准入或登记。

上述两家互联网券商目前已经被禁止在境内开展增量业务,同时派出相关机构责令整改。

案例四:假冒基金,伪造平台

2017年起,郑某伙同周某坤等人搭建虚假基金交易平台,仿照正规基金平台,设置了基金产品买卖、支付提现、客服投诉等全部功能,但平台实际上不能进行任何基金投资活动,郑某可以通过后台控制基金指数涨跌,操控投资人盈亏。

上述平台为吸引被害人投资,向被害人发送虚假投资盈利截图,营造投资回报丰厚假象,诱骗被害人注册、充值、交易,最终以收取高额手续费、控制期货类基金指数涨跌等方式骗取被害人投资款。

但实际郑某并未进行任何基金投资活动,截至案发共计骗取1.2亿余元。

二、普通人如何“防非”?

认一认,认准主体、营销、产品合法性,可以在投资之前要求查看相关牌照、从业资格是否齐全;

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产品、产品营销、预期收益率方面是否有夸大,自己是否真的了解相关市场行情;

等一等,投资最怕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在接触到新的投资机会时,不妨与家人、朋友讨论一番,或者寻找监管机构询问;

查一查,骗子花样百出,防范谨记一招,认准权威信息披露主体。